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有奖征稿

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有奖征稿

征文征稿大赛
0

元奖金

107

人关注

2

人点评

更新时间:2023-12-15 15:55: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来源:会员/上传
大赛简介
     为推动小小说作家和广大网友的小小说创作,活跃浙江作家网文学论坛,鼓励原创,发现精品,浙江作家网和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态科技示范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等,公司拥有的“怡可”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了法国、德国、美国等9国的国际商标。公司自有有机茶生产基地23000多亩,目前基地面积在国内同行中居前列,被誉为“浙江省有机茶之乡”。公司一直致力于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事业。浙江作为中国名茶大省,茶文化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名茶众多,并留传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典故、趣谈。为进一步挖掘浙江茶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弘杨中国传统茶文化,倡导现代时尚健康的新生活,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联合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从即日起开展本次征稿大赛,具体事谊如下:
 
一、组织机构
1、主办: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     
2、协办:《文学港》杂志
《文学与人生》杂志
《天池小小说》杂志
《野草》杂志
《浙江作家》杂志 
     浙江小小说学会(筹)
3、承办:浙江文学交流辅导中心  
 
二、征稿时间
      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
            
三、征稿要求
     以既定的“建德苞茶的传说”“天赐龙井茶的传说”“子胥眉茶”(详见附件)为由头进行小小说撰写,所有参赛稿件必须有两个元素:一,天赐(怡可);二,茶文化。所有参选作品均要求为个人原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字数:2000字以内。
 
四、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三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六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浙江青年作家创作文库辑一或辑二各一套。
 
五、投稿方式
1、应征作品打印稿、电子稿均可,电子稿尤佳。
2、打印稿邮寄地址:310005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7层省作协   王瑾收
3、电子稿发至邮箱:252887114@qq.com
来稿请注明“‘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征稿”字样
4、投搞稿件可直接上传至文学论坛大赛专区:http://www.zjzj.org/bbs1/index.asp?boardid=34
5、咨询电话:0571——87055914
 
六、投稿须知
1、作者应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应征稿件应是在公开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作品;
2、来稿都请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署名要求、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电子信箱。
3、本次征稿活动的解释权归浙江作家网、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4、主办单位对应征作品有出版和改编其它艺术样式的优先权。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   
                                                  2009/12
 
附件1:大赛终评委名单:
浙江文学院院长             盛子潮
浙江日报《钱塘周末》主编   杨新元
《文学报》副主编           陆  梅
《文学与人生》杂志副总编   魏小英
《天池小小说》杂志主编     黄灵香
《文学港》杂志主编         荣  荣
著名小小说作家             谢志强
《野草》杂志主编           马  炜
《西湖》杂志副主编         吴  玄
建德市文联主席             盛振宇
浙江天赐企业文化总策划     董  琴
《浙江作家》杂志执行主编   海  飞
 
附件2:陆羽和建德苞茶的故事
                         
      相传唐德宗贞元年间,佛教净土宋五代少康大师云游建德乌龙山,这座山势磅礴,逶迤雄伟,矫若游龙的名山让他流连忘返,他看中此山与佛有缘,就在建德当地化缘募捐,筹资在乌龙山东麓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院。寺院右侧,有一泓山泉长年不断流,淙淙而下,清澈如玉,少康大师就将该寺院取名为玉泉寺。
      乌龙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山谷中长有不少古老茶树,早在汉代就有人采茶饮用,此地山民多数以栽桑养蚕,蒸茶割漆为生,少康大师也喜饮茶,于是,每年清明时节,他就带领僧侣上山采茶,蒸制成香茗,再用玉泉水煮茗享用,乌龙山茶玉泉水,成了少康大师招待贵宾的最高礼仪。
      乌龙山茶千里飘香,喻满江南,引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一天,玉泉寺山门外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来访少康大师,小僧通报后,少康大师亲自出迎,当他走到山门,一见来人,又惊又喜,当即快步趋前,把他迎进方丈室,原来这位来访者是少康大师的茶友,当时鼎鼎大名的茶神陆羽,陆羽是晚唐名士,不愿为官,嗜茶成癖,对茶道很有研究,自古名山僧占多,名山出名茶,陆羽和古寺名刹的高僧多有交往,他是以茶会友,和少康大师交上茶友的。
      少康大师亲自为陆羽煮茶,请陆羽品尝。
      陆羽端起茶杯,用鼻子轻轻一吸,一股幽香扑鼻,沁人肺腑,然后,慢慢呷了一口茶,那茶味鲜爽,回味甘厚,妙不可言,再看茶杯内茶芽成朵,不断不碎,芽披茸毛,色泽黛绿,叶梗朝下,芽尖朝上,如同含苞欲放的兰花。
     “哈哈,老夫行遍全国,喝过无数名茶,还未见过如此,色、香、味、形俱佳的乌龙山茶,真是不虚此行!”陆羽爽朗地说道。
“陆茶神,此茶老衲也觉得极妙,你的茶道功底很深,请你给此茶一个说法吧!”少康大师求陆羽给乌龙山茶一个封号。
      陆羽沉思片刻,他一拍脑袋,说有了有了,他说“你们此茶妙就妙在采摘的时候掌握得特别好,恰恰在清明和谷雨之间茶树刚刚吐芽,芽芽含苞欲放,形似兰花,茶芽上蒸制工艺又很精致,我看,这就叫苞茶吧!”
      少康大师连说:“好,好,好,就叫苞茶,不过,这可是我们建德乌龙山发明的专利,茶神你可要为我们保密”。
     “那是当然的,各地各有自己的特色,乌龙山的苞茶也只能生长在乌龙山,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此茶珍贵也在于此,陆羽说道。
少康大师陪陆羽上乌龙山察看茶树,陆羽惊愕不已,他说:“我在江西上饶茶山植茶,号称茶山御史,那茶还没有你们乌龙山的茶树多呢!”少康大师忙说:“我们哪能跟你的茶山比呢!见笑了,见笑了”
      陆羽此行,对建德的茶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他著的《茶经》中,浙西睦州也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庄之一,对建德茶叶生产也有记载。
      建德的茶叶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宋《严州图经》载“建德县茶叶递年批发447440斤”明朝史部尚书章懋出巡建德时曾留下“舟过新安江,鼻闻皆茶香,清风吹绿波,壶中养心汤”。清同治九年(1870年),梅城严东关和三都小李埠生产的苞茶列为全国名茶之一,行销全国和东欧各国,此皆后话。(汪世炎)
 
 
天赐龙井茶的传说
 
      话说宋景佑年间,著名诗人梅尧臣任建德县令,此公酷爱茶叶,自称为“采茶官”,并著《南有佳茗赋》,他到任后感叹建德南边的山峦,通天地之灵气,春雷响过,吐乎纤萌,做成佳茗。雀舌露掇的,极为醇香。
      一天,他又至罗村下枫坞茶山,至500米山峰,此地茶山茂盛,品质超群。梅公正对着峰峦陶醉其间,突见山峰处一泉眼,泉眼内井水甘甜、清澈,井边十米处,有一茅庐,闻有动静,舍间走出一仙风道骨老茶农,老茶农欣闻梅公到此,即取坞山之茶山泉之水煮之,老农言之,此井久旱不枯,秋天枯水时节,细流如练,飘进石潭,涟漪荡漾,音声如琴。老人还道,风轻月明之夜,可听井内朗朗读书声。干旱年头,瀑布隐遁,潭面如镜,细鱼游弋,白云倒映,如翔在天。立于潭边,凡思全息,想是此井直通大海的原因吧。言必,老农泡茶相待,此井之水,泡以此山之茶,请梅公品尝并赐茶名。梅公乃茶道之人,但喝此茶,乃觉意外,但见此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乃称谓,好茶天赐,天赐龙井也。
      而后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而天赐龙井也因梅公而驰名中外。(董琴)
 
子胥眉茶
 
      相传,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楚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斗争,楚平王与太子为了争夺一美貌的秦女,竟然刀剑相向,闹得满朝鸡犬不宁。太师伍奢冒死进谏,祸及己身,可叹竟与长子伍尚一齐为此丢了性命,次子伍员(子胥)为避楚王谋害,逃奔吴国。
      他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过昭关时一夜急白了头发和眉毛,幸而一路经人相助,从遥远的楚国逃到“吴头楚尾”的桐庐、建德交界处的下包胥岭枫坞口。当他回首来路,发现追杀他的仇敌终于被甩得不见了踪影,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忽觉又饥又渴,四顾猿鸣枭号,荒无人烟,只有不远处有一间空茅屋,屋外有一口古井汩汩冒着清泉,上刻“天赐”两字,井旁有一大片类似茶叶且满披白色茸毛的嫩芽。嫩芽毫香重,毫味显,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采了一大把,汲了些“天赐”水,进屋架起柴草,煮了一大锅。但见汤色清淡,茶味鲜醇,十分素雅,伍子胥狼吞虎咽连汤带叶吃个尽光,顿觉神气清爽,体格精健,眉发绀绿。他想到这里穷乡僻壤、缺医少药,还有那些一路上帮助过他的人,因无以报答,便把这些树苗带下山,让它们造福于百姓。于是下山后,他与当地百姓一起农作耕耘,暂时忘记家仇。后得一老翁的提醒,于是翻胥岭,沿胥溪,过胥村,至胥口,买舟东下,到了吴国,助吴国富国强兵,借吴国报了家仇。
      胥岭的百姓为了纪念为民减灾避难的英雄,把他带下山的白茶称“子胥眉茶”。据说,这白茶的神奇效用一传十,十传百,连皇帝老子也听说了,从此,让百姓每年如数上贡,“子胥眉茶”又成了“贡茶”。
http://www.zjzj.org/jgread.asp?id=3855
-
推荐设计大赛信息

暂无点评

查看更多评论
     为推动小小说作家和广大网友的小小说创作,活跃浙江作家网文学论坛,鼓励原创,发现精品,浙江作家网和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态科技示范企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等,公司拥有的“怡可”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了法国、德国、美国等9国的国际商标。公司自有有机茶生产基地23000多亩,目前基地面积在国内同行中居前列,被誉为“浙江省有机茶之乡”。公司一直致力于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事业。浙江作为中国名茶大省,茶文化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名茶众多,并留传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典故、趣谈。为进一步挖掘浙江茶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弘杨中国传统茶文化,倡导现代时尚健康的新生活,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联合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从即日起开展本次征稿大赛,具体事谊如下:
 
一、组织机构
1、主办: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     
2、协办:《文学港》杂志
《文学与人生》杂志
《天池小小说》杂志
《野草》杂志
《浙江作家》杂志 
     浙江小小说学会(筹)
3、承办:浙江文学交流辅导中心  
 
二、征稿时间
      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
            
三、征稿要求
     以既定的“建德苞茶的传说”“天赐龙井茶的传说”“子胥眉茶”(详见附件)为由头进行小小说撰写,所有参赛稿件必须有两个元素:一,天赐(怡可);二,茶文化。所有参选作品均要求为个人原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字数:2000字以内。
 
四、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三名,奖金各1500元;三等奖六名,奖金各800元;优秀奖二十名,奖浙江青年作家创作文库辑一或辑二各一套。
 
五、投稿方式
1、应征作品打印稿、电子稿均可,电子稿尤佳。
2、打印稿邮寄地址:310005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7层省作协   王瑾收
3、电子稿发至邮箱:252887114@qq.com
来稿请注明“‘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征稿”字样
4、投搞稿件可直接上传至文学论坛大赛专区:http://www.zjzj.org/bbs1/index.asp?boardid=34
5、咨询电话:0571——87055914
 
六、投稿须知
1、作者应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应征稿件应是在公开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作品;
2、来稿都请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署名要求、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电子信箱。
3、本次征稿活动的解释权归浙江作家网、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4、主办单位对应征作品有出版和改编其它艺术样式的优先权。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作家网(www.zjzj.org)   
                                                  2009/12
 
附件1:大赛终评委名单:
浙江文学院院长             盛子潮
浙江日报《钱塘周末》主编   杨新元
《文学报》副主编           陆  梅
《文学与人生》杂志副总编   魏小英
《天池小小说》杂志主编     黄灵香
《文学港》杂志主编         荣  荣
著名小小说作家             谢志强
《野草》杂志主编           马  炜
《西湖》杂志副主编         吴  玄
建德市文联主席             盛振宇
浙江天赐企业文化总策划     董  琴
《浙江作家》杂志执行主编   海  飞
 
附件2:陆羽和建德苞茶的故事
                         
      相传唐德宗贞元年间,佛教净土宋五代少康大师云游建德乌龙山,这座山势磅礴,逶迤雄伟,矫若游龙的名山让他流连忘返,他看中此山与佛有缘,就在建德当地化缘募捐,筹资在乌龙山东麓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院。寺院右侧,有一泓山泉长年不断流,淙淙而下,清澈如玉,少康大师就将该寺院取名为玉泉寺。
      乌龙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山谷中长有不少古老茶树,早在汉代就有人采茶饮用,此地山民多数以栽桑养蚕,蒸茶割漆为生,少康大师也喜饮茶,于是,每年清明时节,他就带领僧侣上山采茶,蒸制成香茗,再用玉泉水煮茗享用,乌龙山茶玉泉水,成了少康大师招待贵宾的最高礼仪。
      乌龙山茶千里飘香,喻满江南,引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一天,玉泉寺山门外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来访少康大师,小僧通报后,少康大师亲自出迎,当他走到山门,一见来人,又惊又喜,当即快步趋前,把他迎进方丈室,原来这位来访者是少康大师的茶友,当时鼎鼎大名的茶神陆羽,陆羽是晚唐名士,不愿为官,嗜茶成癖,对茶道很有研究,自古名山僧占多,名山出名茶,陆羽和古寺名刹的高僧多有交往,他是以茶会友,和少康大师交上茶友的。
      少康大师亲自为陆羽煮茶,请陆羽品尝。
      陆羽端起茶杯,用鼻子轻轻一吸,一股幽香扑鼻,沁人肺腑,然后,慢慢呷了一口茶,那茶味鲜爽,回味甘厚,妙不可言,再看茶杯内茶芽成朵,不断不碎,芽披茸毛,色泽黛绿,叶梗朝下,芽尖朝上,如同含苞欲放的兰花。
     “哈哈,老夫行遍全国,喝过无数名茶,还未见过如此,色、香、味、形俱佳的乌龙山茶,真是不虚此行!”陆羽爽朗地说道。
“陆茶神,此茶老衲也觉得极妙,你的茶道功底很深,请你给此茶一个说法吧!”少康大师求陆羽给乌龙山茶一个封号。
      陆羽沉思片刻,他一拍脑袋,说有了有了,他说“你们此茶妙就妙在采摘的时候掌握得特别好,恰恰在清明和谷雨之间茶树刚刚吐芽,芽芽含苞欲放,形似兰花,茶芽上蒸制工艺又很精致,我看,这就叫苞茶吧!”
      少康大师连说:“好,好,好,就叫苞茶,不过,这可是我们建德乌龙山发明的专利,茶神你可要为我们保密”。
     “那是当然的,各地各有自己的特色,乌龙山的苞茶也只能生长在乌龙山,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此茶珍贵也在于此,陆羽说道。
少康大师陪陆羽上乌龙山察看茶树,陆羽惊愕不已,他说:“我在江西上饶茶山植茶,号称茶山御史,那茶还没有你们乌龙山的茶树多呢!”少康大师忙说:“我们哪能跟你的茶山比呢!见笑了,见笑了”
      陆羽此行,对建德的茶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他著的《茶经》中,浙西睦州也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庄之一,对建德茶叶生产也有记载。
      建德的茶叶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宋《严州图经》载“建德县茶叶递年批发447440斤”明朝史部尚书章懋出巡建德时曾留下“舟过新安江,鼻闻皆茶香,清风吹绿波,壶中养心汤”。清同治九年(1870年),梅城严东关和三都小李埠生产的苞茶列为全国名茶之一,行销全国和东欧各国,此皆后话。(汪世炎)
 
 
天赐龙井茶的传说
 
      话说宋景佑年间,著名诗人梅尧臣任建德县令,此公酷爱茶叶,自称为“采茶官”,并著《南有佳茗赋》,他到任后感叹建德南边的山峦,通天地之灵气,春雷响过,吐乎纤萌,做成佳茗。雀舌露掇的,极为醇香。
      一天,他又至罗村下枫坞茶山,至500米山峰,此地茶山茂盛,品质超群。梅公正对着峰峦陶醉其间,突见山峰处一泉眼,泉眼内井水甘甜、清澈,井边十米处,有一茅庐,闻有动静,舍间走出一仙风道骨老茶农,老茶农欣闻梅公到此,即取坞山之茶山泉之水煮之,老农言之,此井久旱不枯,秋天枯水时节,细流如练,飘进石潭,涟漪荡漾,音声如琴。老人还道,风轻月明之夜,可听井内朗朗读书声。干旱年头,瀑布隐遁,潭面如镜,细鱼游弋,白云倒映,如翔在天。立于潭边,凡思全息,想是此井直通大海的原因吧。言必,老农泡茶相待,此井之水,泡以此山之茶,请梅公品尝并赐茶名。梅公乃茶道之人,但喝此茶,乃觉意外,但见此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乃称谓,好茶天赐,天赐龙井也。
      而后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所以北宋以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代,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而天赐龙井也因梅公而驰名中外。(董琴)
 
子胥眉茶
 
      相传,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楚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斗争,楚平王与太子为了争夺一美貌的秦女,竟然刀剑相向,闹得满朝鸡犬不宁。太师伍奢冒死进谏,祸及己身,可叹竟与长子伍尚一齐为此丢了性命,次子伍员(子胥)为避楚王谋害,逃奔吴国。
      他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过昭关时一夜急白了头发和眉毛,幸而一路经人相助,从遥远的楚国逃到“吴头楚尾”的桐庐、建德交界处的下包胥岭枫坞口。当他回首来路,发现追杀他的仇敌终于被甩得不见了踪影,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忽觉又饥又渴,四顾猿鸣枭号,荒无人烟,只有不远处有一间空茅屋,屋外有一口古井汩汩冒着清泉,上刻“天赐”两字,井旁有一大片类似茶叶且满披白色茸毛的嫩芽。嫩芽毫香重,毫味显,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采了一大把,汲了些“天赐”水,进屋架起柴草,煮了一大锅。但见汤色清淡,茶味鲜醇,十分素雅,伍子胥狼吞虎咽连汤带叶吃个尽光,顿觉神气清爽,体格精健,眉发绀绿。他想到这里穷乡僻壤、缺医少药,还有那些一路上帮助过他的人,因无以报答,便把这些树苗带下山,让它们造福于百姓。于是下山后,他与当地百姓一起农作耕耘,暂时忘记家仇。后得一老翁的提醒,于是翻胥岭,沿胥溪,过胥村,至胥口,买舟东下,到了吴国,助吴国富国强兵,借吴国报了家仇。
      胥岭的百姓为了纪念为民减灾避难的英雄,把他带下山的白茶称“子胥眉茶”。据说,这白茶的神奇效用一传十,十传百,连皇帝老子也听说了,从此,让百姓每年如数上贡,“子胥眉茶”又成了“贡茶”。
http://www.zjzj.org/jgread.asp?id=3855
-
天赐生态杯全国小小说大赛有奖征稿

奖项设置:0

截稿时间:2010-09-01

更新时间:2023-12-15 15:55: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投稿邮箱:252887114@qq.com

赛事说明: 文章所有内容均来自主办方,如有疑问,请联系主办方咨询相关事宜。

赛事交流:如您有兴趣可以加入征集服务网赛事交流群,可以咨询交流分享,也可发布任务需求,接单做任务,设计兼职,打造一个解决多元需求,互利多方,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征集服务群,入群联系微信:zhengjicom

微信沟通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