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推动妈祖民俗文化与百姓生活、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妈祖非遗文化,同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妈祖文化中心,广东书法院、广东楹联学会、广州南沙天后文化学会决定联合举办广州南沙天后宫妈祖文化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对征集的入选获奖诗词楹联作品结集出版,邀请知名书法家书写,并在天后宫内分步进行石刻展示等等。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活动主题 “弘扬妈祖文化助力文化复兴共建人文湾区”。以妈祖文化为背景,欢迎各地诗联爱好者通过诗词楹联,回顾妈祖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流及其在促进“一带一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弘扬历代歌颂妈祖真善美的故事及文化交流等内涵,为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广州市南沙区文广旅体局 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广东书法院 广东楹联学会 广州南沙天后文化学会 协办单位: 霍英东基金会 广州南沙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三、征集对象 海内外热爱妈祖文化的诗词楹联爱好者,海内外热心妈祖文化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妈祖敬仰者、社会各界人士等。 四、作品要求 作品必须以妈祖精神、妈祖文化为主题,与广州南沙天后宫相关,或与霍英东先生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事迹相关。必须符合传统诗词和楹联的格律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谢绝抄袭。 1.诗词类。各体格律诗词,诗依《平水韵》创作,五言、七言近体诗中的绝句和律诗均可;词依《词林正韵》和《钦定词谱》创作,词牌限定使用《定风波》或《临江仙》,并限定使用如下所规定的词格(不限韵部);不接受其他词牌和《定风波》或《临江仙》的其他词格。 《定风波》实例和词格如下: (1)例词:定风波(宋·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2)词格 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句式77727,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句式727727,四仄韵、两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中仄(仄韵)中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 《临江仙》实例和词格如下: (1)例词: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词格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句式均为76755,三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平韵) 2.楹联类。作品须符合《联律通则》,平仄遵循《平水韵》。字数限制在单边二十言以内。 五、奖项设置(所有奖金含税) 诗词类、楹联类各设 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 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2000元; 三等奖10名,每名奖金1000元; 优秀奖30名,每名奖金300元。 所有获奖作者均颁发证书。 注:以上奖项如未能评出或未能足额评出达到征联要求的作品时则出缺,以保证作品质量。 六、投稿须知 1、所有投稿作品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准确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或联系电话(注明区号)。不按要求投稿者,不予收录。在中国农业银行开有储蓄卡的作者请提供本人的储蓄卡号及开户行信息,以方便兑奖(此项非必选项,仅为方便颁发奖金的需要)。结果公告后,获奖作者须将其本人的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卡号及开户行信息发到原投稿邮箱。 2、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7月15日止(以电子邮件收到投稿时间为准)。 3、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文责自负,违者取消参评资格。 4、每人可以选诗词类或楹联类的一项投稿,也可以两项都投。投稿数量限诗词、楹联各不超过二首(副),诗词和楹联要分开邮箱来投稿。以第一次投稿为准,不接受反复修改和重投。投稿电子邮箱如下: 诗词类:gznsmzmsczj 163.com 楹联类:gznsmzmylzj 163.com 5、同一投稿作者可以同时在诗词和楹联获奖,但诗词或楹联同一类奖项中,只取最高奖项。 6、投稿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广州南沙天后文化学会享有对获奖作品择优使用和修改权,用于公益传播,包括且不限于结集出版、展览、镌刻或其它宣传文化活动等。不再付稿酬。 7、活动由广东楹联学会组织专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采用匿名方式评审。凡与评审有关的人员不得参赛。 8、获奖作品将在“粤海联艺”、“广州南沙天后宫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楹联家》杂志、联都网、中华国粹网、环球网等媒体进行公告。 9、本次征稿活动解释权属于主办方。凡投稿者,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活动所有规则。 咨询电话:黄小姐020-84981977(工作日09:00-16:00)。 附件:1.南沙天后宫简介 2.妈祖诗词 广东书法院 广东楹联学会 广州南沙天后文化学会 2022年4月29日 附件1: 南沙天后宫简介 南沙天后宫位于大角山下,濒临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其前身是建于明代在鹿颈村的天妃古庙,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寇飞机炸毁。1994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其建筑特点是集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气势于一体,是一个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于1996年5月10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广场上的天后圣像高达14.5米,天后宫景区由广州南沙天后文化学会负责经营管理,于2015年获批了国家AAAA级景区,2021年获颁首批“广州市穗台交流示范基地”。 妈祖又称天后,真名林默,宋代福建莆田湄州岛望族林愿之女,因生前与民为善,救困扶危,深受沿海渔民尊重,死后被奉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粤与闽连疆,乃妈祖居近之乡,也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宋人刘克庄《到任谒诸庙:谒圣妃庙》中言“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 南沙居民世代靠海谋生,视妈祖为护航之神,每逢出海或遇天旱、洪涝等都要向妈祖祈求庇佑,甚至村中的一些重要事项也要向妈祖祈祷才决定。南沙妈祖信俗包括妈祖传说、日常祭祀和神诞祭祀等内容。 南沙妈祖信俗是融合了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大量保留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仪式,其在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南沙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当地民众每年都举办大型妈祖信俗文化活动,把传统妈祖信俗与大型传统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相结合,为传承和保护民间信仰、信俗,自2009年起,每逢妈祖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前后,南沙天后宫都会举办“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目前已累计举办了十三届,天后宫在粤港澳台两岸四地具有极大影响力。2021年国庆以妈祖信俗为主题,开设天后墟市,吸引南沙周边村民商贩进景区摆摊设铺、振兴乡村经济,激发南沙城市活力,南沙妈祖信俗已成为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empirenews.page--] 2021年7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南沙天后宫获首批“广州市穗台交流示范基地”称号,并于9月正式授牌,每年妈祖诞都会有近千名在粤台商自发组织前来南沙天后宫进行妈祖信俗交流与展示。南沙妈祖信俗是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对促进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后将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妈祖文化交流中心。 天后广场,面积1.5公顷。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尊高14.5米的石雕天后圣像。天后圣像由365块精雕的花岗石构成,象征天后在一年的365天中,天天都保佑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石像下面天后圣像四个大字是由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雍正帝九世孙启功先生亲笔书写。 牌坊,宽14米、高7米,花岗岩踏跺,牌坊上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南沙天后宫”五个贴金大字,醒目耀眼。 山门是南沙天后宫的正门,室内左右分别祀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位被天后收服、又忠心为天后效劳的将军的神像。 钟楼和鼓楼内置1.6吨重的响钟和直径1.2米的牛皮大鼓,每日晨暮,钟鼓按时作响;节庆时分,钟鼓齐鸣。 与钟鼓楼相毗邻的是明成祖碑亭和郑和碑亭。 献殿,在山门的正上方,殿中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龙王侍立两旁,显示天后作为海上女神的领导地位,寓意天后统领四海龙王。 “灵惠楼”、“嘉应阁”是使用宋代对天后褒封封号而命名的,这是介绍天后信仰、交流天后文化的场所。 正殿是南沙天后宫的中心,供奉香樟木雕、贴金的镇殿天后像,以及从湄洲祖庙点睛分灵而来的出巡软身天后像。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巨福御笔牌匾,高悬9米高的殿内。宋、元、明、清四朝八尊文臣武将,作为陪神,侍立两旁。 南沙天后宫坐落于南沙大角山南麓珠江出海口,面对烟波浩瀚的伶仃洋,当年文天祥写的诗《过零丁洋》中就有“零丁洋里叹零丁”。 天后宫依山临海、气势恢宏,宫殿建筑群是按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和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气势融为一体,布局错落有致,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 寝殿是南沙天后宫最后一座殿堂,这是天后起居、休息之所,供奉素装的天后坐像,两侧布置有象征天后日常生活的仿宋代器物和摆设,气氛祥和而恬静,富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让人们进一步理解:今日的神,追溯到千年前,原本是一位品德高尚,立善于助人、勇于牺牲的普通的人。 南岭塔塔高45米,共8层。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来平衡右侧较高的大角山主峰;二来应所谓“左青龙”的说法;三是天后即为海神,就必应有指路导航的建筑物在此;四是该塔作为人们登高眺望的建筑,它亦同时是一座标识物。 附件2: 妈祖诗词 题顺济庙(宋·黄公度)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 诉衷情·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宋·赵师侠) 威灵千古护封圻,十万户归依。白湖宫殿云耸,香火尽虔祈。 倾寿酒,诵声诗。谅遥知。民康物阜,雨润风滋,功与天齐。 代祀湄洲天妃庙次直沽作(元·张翥) 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舠。 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 使臣三奠毕,喜气满宫袍。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明·永乐皇帝) 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 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 上帝有命司沧溟,驱役百怪降魔精。 囊括风雨电雷霆,时其发泄执其衡。 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 雕题卉服皆天氓,梯航万国悉来庭。 神庇佑之功溥弘,阴翊默卫何昭明! 寝宫奕奕高以闳,报祀蠲洁腾苾馨。 神之来兮珮玲珑,驾飚车兮旖霓旌。 云为扆兮雾为屏,灵缤缤兮倏而升。 视下土兮福苍生,民安乐兮神攸宁。 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 天妃(明·[日本]释即非) 懿德天堪配,洪恩海共深。 扬帆登宝所,慈爱见婆心。 谒天后宫(清·李鼎元) 祠是将军建,神为百谷尊。 风雷栖栋宇,呼吸转乾坤。 使节天威壮,球阳地气温。 平生闻孝女,今许拜宫门。 津门杂咏(清·王韫徽) 三月村庄农事忙,忙中一事更难忘。 携儿偕伴舟车载,好向娘娘庙进香。 应制作顺安汛竹枝词一首(清·[越南]绥理王) 天妃祠畔白沙墩,天妃祠外海城门。 无恙布帆千里客,香花先为赛鸡豚。 台湾竹枝词一首(清·梁启超) 郎搥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 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圣母画赞(香港·梁披云) 生为淑女,殁为海神。 慈航普渡,泽被远人。 是称圣母,黎庶交亲。 摛辞奉赞,威仪日新。 南沙天后宫广场石刻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南起金龙北起凤沙藏碧玉海藏珠 佑济昭灵宇海覃泽神昭海表海湛空澄天后赐福情牵梓里护国庇民与天同功海天胜境天后圣母 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自神禹后一人盛德在水宗祀配天由大宋来千古 万众稳度星槎远通举世遍歌母德渊源 运利澜安海神天后涛音诚感咸孚弘仁普济 祜笃慈垂惠宣波恬福佑群生一碧万空水德灵长 妙灵昭应疆绥武振驾风鞭霆名垂宇宙https://mp.weixin.qq.com/s/-B4EWMUP4SVg7odYR-l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