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文创设计征集
0

元奖金

129

人关注

2

人点评

更新时间:2024-01-17 11:15:17
发布时间:161天前
来源:会员/上传
大赛简介

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35号)及《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的通知》有关要求和部署,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将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技术融合专业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技术融合专业赛,聚焦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搭建技术融合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促进市场机制驱动下的技术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参赛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前沿新材料、高效能源、人工智能、无人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及应用。
三、参赛企业和团队,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方网站(www.cxcyds.com),点击“技术融合专业赛”专业赛报名入口报名参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报名结束后将组织资格审查、初赛和决赛。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项目不得重复报名参加本届专业赛。本专业赛为公益性质,不向参赛方收取任何费用。
四、参赛项目享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通用服务,以及航天产业对接、民参军咨询等技术融合专业赛特色服务。
更多相关信息详见报名网站。
大赛报名联系人:张翔,联系电话:010-68371036,
赛事合作联系人:段丽萍,联系电话:010-68371679
附件: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宇航学会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
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一、办赛目的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动航天军工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推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35号)及《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的通知》有关要求和部署,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将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
二、大赛主题
协同创新产业融合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航天局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支持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中国宇航学会
协办单位:
为大赛提供赞助、资源支持的相关高新区、企事业单位、机构等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由大赛指导单位、支持单位、主办单位等共同组成,负责赛事组织工作。组委会在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设立秘书处,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评审委员会由军工专家、创投行业著名人士、创业导师和企业家等组成,负责项目评审和确认评审结论。
四、参赛条件
(一)参赛领域
本专业赛聚焦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前沿新材料、高效能源、人工智能、无人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及应用,汇聚各界创新科技成果。
(二)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民用与国防双向应用技术开发的科技型企业及团队,发掘和培育符合国家需求导向的技术融合创新生力军,搭建技术融合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市场机制驱动下的技术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
大赛根据项目来源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两个组,其中创新组主要为军工企业报名项目,侧重科技创新程度高、自立自强的项目;创业组主要为高技术企业及高校报名项目,侧重技术转化应用和协同创新的项目。大赛面向社会公开,所有参赛项目资料均需保证不涉密。
五、赛事安排
(一)参赛报名
1.报名方式:参赛对象按照企业和团队两种类型,采取不同报名方式,详情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www.cxcyds.com),经由“航天创新创业技术融合专业赛”入口报名参赛。按照大赛官网要求,一个企业限定线上提交一个项目;超过一个项目的企业,再提交项目时需按照团队报名方式进行。
2.参赛要求: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参加往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不得参加本届专业赛。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项目不得重复报名参加本届专业赛。
3.提交材料:包括项目征集表和项目计划书PPT,企业直接登录官网,按要求填写提交和上传即可;团队申报,材料需发送到赛事邮箱hangtiandasai 126.com,项目征集表见附件,项目计划书主要包括项目概述、核心优势、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团队展示、项目需求等内容。
4.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12月31日
赛事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二)资格审查
1.审查时间:2024年1月中旬
2.审查方式:赛事组委会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参赛要求和报名材料,对参赛项目进行资质和技术符合性审查,符合参赛条件且提交报名材料完整的参赛项目获得参赛资格。
(三)初赛
1.初赛时间:2024年2月下旬-3月上旬
2.评审方式:由多领域专家采用闭门会议(或线上评审)进行材料评审。
3.评审流程及内容:将参赛项目按照创新组、创业组进行分组评审,由评委针对参赛项目计划书进行打分。
4.经初赛遴选出优秀项目推送至本专业赛决赛。
(四)决赛
1.时间:2024年4月下旬(中国航天日期间)
2.评审方式:现场路演
3.评审流程及内容:参赛项目按照创新、创业两个组依次评审,采取项目路演、评审专家提问并打分的方式进行;决赛按两个组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六、奖项设置
决赛创新组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创业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两组各10名。
同时,大赛将为获奖项目颁发证书,优先配套服务。
七、配套服务
本专业赛对所有参赛项目建立项目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配套增值服务,除第十二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提供的通用服务外,本专业赛项目还享有以下特色服务。
(一)民参军服务
为参赛企业提供民参军政策辅导和项目申报咨询,提供与军队及航天军工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和供需对接机会。
(二)产业对接服务
参与航天军工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对接,获得政策、发展空间、人才计划等支持。
(三)投融资服务
获得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层面的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接和投资机会。
(四)专项宣传推广
优秀参赛项目有机会在国内权威媒体进行宣传和曝光,推荐参加中国航天大会等展示交流、对接活动。
附件:“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表

https://mp.weixin.qq.com/s/2oj-FdodeN0res7tulmtaw




推荐设计大赛信息

暂无点评

查看更多评论

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35号)及《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的通知》有关要求和部署,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将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技术融合专业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技术融合专业赛,聚焦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搭建技术融合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促进市场机制驱动下的技术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参赛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前沿新材料、高效能源、人工智能、无人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及应用。
三、参赛企业和团队,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方网站(www.cxcyds.com),点击“技术融合专业赛”专业赛报名入口报名参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报名结束后将组织资格审查、初赛和决赛。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项目不得重复报名参加本届专业赛。本专业赛为公益性质,不向参赛方收取任何费用。
四、参赛项目享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通用服务,以及航天产业对接、民参军咨询等技术融合专业赛特色服务。
更多相关信息详见报名网站。
大赛报名联系人:张翔,联系电话:010-68371036,
赛事合作联系人:段丽萍,联系电话:010-68371679
附件: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宇航学会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
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方案
一、办赛目的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推动航天军工为代表的先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推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35号)及《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专业赛的通知》有关要求和部署,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批准,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将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
二、大赛主题
协同创新产业融合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航天局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支持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中国宇航学会
协办单位:
为大赛提供赞助、资源支持的相关高新区、企事业单位、机构等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组织委员会由大赛指导单位、支持单位、主办单位等共同组成,负责赛事组织工作。组委会在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设立秘书处,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评审委员会由军工专家、创投行业著名人士、创业导师和企业家等组成,负责项目评审和确认评审结论。
四、参赛条件
(一)参赛领域
本专业赛聚焦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前沿新材料、高效能源、人工智能、无人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及应用,汇聚各界创新科技成果。
(二)参赛对象
大赛面向民用与国防双向应用技术开发的科技型企业及团队,发掘和培育符合国家需求导向的技术融合创新生力军,搭建技术融合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市场机制驱动下的技术融合创新与资源整合。
大赛根据项目来源分为创新组和创业组两个组,其中创新组主要为军工企业报名项目,侧重科技创新程度高、自立自强的项目;创业组主要为高技术企业及高校报名项目,侧重技术转化应用和协同创新的项目。大赛面向社会公开,所有参赛项目资料均需保证不涉密。
五、赛事安排
(一)参赛报名
1.报名方式:参赛对象按照企业和团队两种类型,采取不同报名方式,详情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www.cxcyds.com),经由“航天创新创业技术融合专业赛”入口报名参赛。按照大赛官网要求,一个企业限定线上提交一个项目;超过一个项目的企业,再提交项目时需按照团队报名方式进行。
2.参赛要求: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参加往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不得参加本届专业赛。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的项目不得重复报名参加本届专业赛。
3.提交材料:包括项目征集表和项目计划书PPT,企业直接登录官网,按要求填写提交和上传即可;团队申报,材料需发送到赛事邮箱hangtiandasai 126.com,项目征集表见附件,项目计划书主要包括项目概述、核心优势、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团队展示、项目需求等内容。
4.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12月31日
赛事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二)资格审查
1.审查时间:2024年1月中旬
2.审查方式:赛事组委会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参赛要求和报名材料,对参赛项目进行资质和技术符合性审查,符合参赛条件且提交报名材料完整的参赛项目获得参赛资格。
(三)初赛
1.初赛时间:2024年2月下旬-3月上旬
2.评审方式:由多领域专家采用闭门会议(或线上评审)进行材料评审。
3.评审流程及内容:将参赛项目按照创新组、创业组进行分组评审,由评委针对参赛项目计划书进行打分。
4.经初赛遴选出优秀项目推送至本专业赛决赛。
(四)决赛
1.时间:2024年4月下旬(中国航天日期间)
2.评审方式:现场路演
3.评审流程及内容:参赛项目按照创新、创业两个组依次评审,采取项目路演、评审专家提问并打分的方式进行;决赛按两个组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六、奖项设置
决赛创新组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创业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两组各10名。
同时,大赛将为获奖项目颁发证书,优先配套服务。
七、配套服务
本专业赛对所有参赛项目建立项目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配套增值服务,除第十二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提供的通用服务外,本专业赛项目还享有以下特色服务。
(一)民参军服务
为参赛企业提供民参军政策辅导和项目申报咨询,提供与军队及航天军工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和供需对接机会。
(二)产业对接服务
参与航天军工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对接,获得政策、发展空间、人才计划等支持。
(三)投融资服务
获得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各层面的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接和投资机会。
(四)专项宣传推广
优秀参赛项目有机会在国内权威媒体进行宣传和曝光,推荐参加中国航天大会等展示交流、对接活动。
附件:“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征集表

https://mp.weixin.qq.com/s/2oj-FdodeN0res7tulmtaw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融合专业赛暨第五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奖项设置:0

截稿时间:2023-12-31

更新时间:2024-01-17 11:15:17

发布时间:161天前

投稿邮箱:

赛事说明: 文章所有内容均来自主办方,如有疑问,请联系主办方咨询相关事宜。

赛事交流:如您有兴趣可以加入征集服务网赛事交流群,可以咨询交流分享,也可发布任务需求,接单做任务,设计兼职,打造一个解决多元需求,互利多方,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征集服务群,入群联系微信:zhengjicom

微信沟通 电话咨询